一起走路吧!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
(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29 09:57:49)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今(28)日出席第4屆榮譽步道師頒獎典禮,共同見證閩客原3族群團隊的榮耀與精神。楊主委強調,對榮譽步道師最高的致敬方式,就是親自去走這條很遠的路,鼓勵大家一起同行,讓路一直跟我們在一起。
楊主委表示,起初走步道是為了身體健康,後來才發現步道就是我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,更是向當年開闢道路的先民致敬的一種方式。如同客委會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8年前推動的「樟之細路」,當時自己當副主委在空想做夢,時至今日已經成真。特別感謝資深步道師李嘉智老師,一起將已不存在的歷史道路,一寸一寸找回並將斷點連接,甚至李老師還差點成為「樟之細路」的首位烈士,因為曾被虎頭蜂叮到一度休克,還好救回性命,真的是件非常辛苦的事。
楊主委分享,屏東白鷺部落的「masa'e 古道祭」讓自己回想起小時候,在客庄山林也有一種傳統儀式,在接近農曆7月時,跟著鄰長、長輩共下整修道路。但當時不懂用意,現在想想應該就是手作步道,更深層的意義是要讓好兄弟在七月半到村裡受祭祀時,有一條好的路能走。因此,步道不只是功能性的存在,也有精神上的象徵。
第4屆榮譽步道師來自於閩南、客家、原民族群,分別是澎湖縣湖西鄉紅羅村石滬工班團隊、高雄市六龜區客家人謝福興先生,以及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白鷺部落的「masa'e 古道祭」。該3組榮譽步道師及團隊,不約而同在各自的土地上,投入手作步道的維護與傳承。白鷺部落更將每年維護古道回歸日常祭儀,凸顯手作步道不僅是技術與風土的專業,也刻入在地習俗的文化信仰。
長期推動「手作步道」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,將「與時間賽跑」當作核心定調,並拓展民間募資力量,於2018年起發起「榮譽步道師」獎項,透過主動發掘、鼓勵各界提報,彰顯傳承精神。另也邀請法裔導演尚若白合作拍攝,用鏡頭留下這些精彩的技藝與記憶,希望喚起社會各界重視與傳承,表彰這些雙手長繭的技術之人。
來自: https://n.yam.com/Article/20240429545730
留言列表